期刊封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出版单位:北京市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A;JST;Pж(AJ);CSCD;WJCI

影响因子:1.89

国际标准刊号ISSN:0001-6209

国内统一刊号:11-1995/Q

出版周期:月刊

创刊年份:1953

学科分类:基础科学

编辑团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期刊宗旨和范围:办刊宗旨:《微生物学报》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报道内容: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机理的研究涉及到农业、食品、医药、化工轻工和能源环保等领域。

栏目设置:栏目设置:主要栏目包括研究报告、数据论文、技术与方法、综述和专论等。 1. 研究报告:结果完整,具有创新性。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 2. 数据论文:数据论文是指原创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可供微生物学同行共享和重复使用的数据或数据集。文章格式与研究论文基本相同,只是以数据为研究核心,在研究方法部分要求介绍更详细,包括数据获得方法,数据描述(如数据内容、使用软件、文件格式等),数据验证和评估,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数据集(库)应以微生物及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库)为主要内容,呈现一个或一组完整的数据(库),说明其对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可以不包含结果与讨论部分。较大数据集或者论文关联数据建议提交至科学数据存储与发布平台ScienceDB(www.scidb.cn)。文章发表后相关数据将同步出版,并有独立的数据DOI或URL等访问链接。 3. 技术与方法:与微生物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重要改进或者新的应用、国际前沿重大技术的最新介绍等。 4. 综述:选题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就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不多于5人,并提供一份背景材料,主要介绍针对综述内容本课题组开展的工作。 5. 专论:全面介绍和论述微生物研究专题;系统阐述微生物学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理论、观点等。

微生物学报 远程投稿:如果您是第一次通过“远程”给本刊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

期刊简介:《微生物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办刊宗旨:《微生物学报》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收录数据库: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知网(CNKI)、荷兰Scopus、荷兰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英国剑桥文摘(Cambridge Abstract)、俄罗斯文摘(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   报道内容: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机理的研究涉及到农业、食品、医药、化工轻工和能源环保等领域。   栏目设置:主要栏目包括研究报告、数据论文、技术与方法、综述和专论等。 1. 研究报告:结果完整,具有创新性。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 2. 数据论文:数据论文是指原创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可供微生物学同行共享和重复使用的数据或数据集。文章格式与研究论文基本相同,只是以数据为研究核心,在研究方法部分要求介绍更详细,包括数据获得方法,数据描述(如数据内容、使用软件、文件格式等),数据验证和评估,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数据集(库)应以微生物及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库)为主要内容,呈现一个或一组完整的数据(库),说明其对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可以不包含结果与讨论部分。较大数据集或者论文关联数据建议提交至科学数据存储与发布平台ScienceDB(www.scidb.cn)。文章发表后相关数据将同步出版,并有独立的数据DOI或URL等访问链接。 3. 技术与方法:与微生物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重要改进或者新的应用、国际前沿重大技术的最新介绍等。 4. 综述:选题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就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不多于5人,并提供一份背景材料,主要介绍针对综述内容本课题组开展的工作。 5. 专论:全面介绍和论述微生物研究专题;系统阐述微生物学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理论、观点等。

投稿指南:1. 投稿范围: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高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报告、数据论文、技术与方法、综述和专论等。 2. 首次发表:所有来稿均应未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过。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行文简练、用词规范、图表清晰、结论合理。 3. 语言:中英文稿件均可。对于英文投稿,要求学术内容和英文写作都应达到要求。 4. 序列号:所有测序结果(核酸、蛋白质),请作者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NMDC(http://nmdc.cn/)或国际基因库EMBL(欧洲)或GenBank(美国)或DDBJ(日本),申请得到接受号(Accession No.)后再投稿。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NMDC(http://nmdc.cn/)支撑科学家发表文章时的数据存储、共享,支持微生物样本、菌株、核酸序列、微生物基因组、微生物元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结构、期刊附件等多种类型数据提交。数据提交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发放编号,且为每条数据提供DOI。点击http://nmdc.cn/submit/dashboard 直达数据提交页面。 5. 排版要求:为了便于专家审稿,行文必须清晰,建议使用下载专区的论文模板https://actamicro.ijournals.cn/actamicrocn/site/menu/20190731154102001。 6. 编辑部内审(初筛):收到作者的网上投稿后,编辑会在尽快处理稿件。如果需要补充材料或者修改完善,编辑部会E-mail通知作者。 7. 审稿专家:作者可以提出建议审稿人2-3 名(本单位专家除外),并提供他们的单位、研究方向、通讯地址和E-mail;也可以提出希望回避的审稿人。编辑部将结合本刊审稿人库以及专家的情况选择至少2名审稿人进行初审。 8. 绿色通道:对优秀的原创性、重大成果的研究论文开通“绿色通道”。 9. 稿件要求: (1)研究报告:结果完整,具有创新性。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 (2)数据论文:数据论文是指原创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可供微生物学同行共享和重复使用的数据或数据集。文章格式与研究论文基本相同,只是以数据为研究核心,在研究方法部分要求介绍更详细,包括数据获得方法,数据描述(如数据内容、使用软件、文件格式等),数据验证和评估,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数据集(库)应以微生物及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库)为主要内容,呈现一个或一组完整的数据(库),说明其对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可以不包含结果与讨论部分。较大数据集或者论文关联数据建议提交至科学数据存储与发布平台ScienceDB(www.scidb.cn)。文章发表后相关数据将同步出版,并有独立的数据DOI或URL等访问链接。 (3)技术与方法:与微生物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重要改进或者新的应用、国际前沿重大技术的最新介绍等。 (4)综述:选题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就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者不多于5人,并提供一份背景材料,主要介绍针对综述内容本课题组开展的工作。 (5)专论:全面介绍和论述微生物研究专题;系统阐述微生物学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的理论、观点等。

投稿方式:远程投稿:如果您是第一次通过“远程”给本刊投稿,请先登录本刊网站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

联系方式:编 辑 部:Tel:86-10-64807516;E-mail:actamicro@im.ac.cn  (稿件录用前,咨询投稿及审稿等相关问题) 出 版 部:Tel:86-10-64806142;E-mail:chuban@im.ac.cn    (稿件录用后,咨询校对及出版等相关问题) 编    务:Tel:86-10-64807327;E-mail:bianwu@im.ac.cn    (咨询费用及发票等相关问题) 新媒体部:Tel:86-10-64807144;E-mail:j.media@im.ac.cn    (咨询宣传及推广等相关问题)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邮编:100101 收信(款)人:《微生物学报》编辑部 网址:http://journals.im.ac.cn/actamicrocn

定价:66.00

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