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出版单位:甘肃省兰州市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影响因子:5.04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9162
国内统一刊号:62-1086/C
出版周期:双月
创刊年份:1942
学科分类:期刊
编辑团队:《西北师大学报》编辑部
期刊宗旨和范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二为”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突出刊物的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三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栏目设置:主要栏目:新闻与传播研究、社会情感学习研究、社会心态治理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人类学、生态语言学、简牍学研究、乡村振兴研究、教育情感研究、社会心态研究、华夏文明传播研究等。
期刊简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是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42年3月,初定名《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术季刊》,刊发本院李蒸、黎锦熙、李建勋等一批著名学者的文章。此后几经停刊、复利。1956年曾试办《争鸣》月刊,1957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58年随校名改为《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73年经国务院教科组批准再度复刊,自1981年开始向国外发行,并恢复《西北师院学报》刊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二为”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突出刊物的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特色,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三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主要栏目:新闻与传播研究、社会情感学习研究、社会心态治理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人类学、生态语言学、简牍学研究、乡村振兴研究、教育情感研究、社会心态研究、华夏文明传播研究等。
投稿指南:一、稿件要求 1.篇名。篇名须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作者姓名置于篇名下方;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及部门、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前加注与作者姓名上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 3.摘要。以“[摘要]”作为标识。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要写成提要(不要自我评价,不要出现“本文”“笔者”“认为”“分析了”等字样;可参阅《新华文摘》论点摘编的思路和形式);以200字左右为宜。 4.关键词。以“[关键词]”作为标识。关键词是反映文章内容最主要的名词性术语,每篇可选3-8个,用分号隔开,排于摘要与正文之间。 5.基金项目。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加圆括号注明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之间用分号隔开。基金项目排于篇名页地脚,并用10字线与正文分开。 6.作者简介。以“[作者简介]”作为标识。只介绍第一作者,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作者简介排于基金项目下方。 7.正文。文内标题应简洁、明了,层次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释号相区别。用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要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的使用要执行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以及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图、表应随文出现,插图应比例协调、清晰简洁,并标示图序、图题、图注;尽可能采用三线表,并标示表序、表题、表注。篇幅要求10000字以上。 8.注释。在正文中以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于需注释处最后一字或标点的右上角。注释条目以“[注释]”作为标识,按与正文注号相同的顺序排于正文之后(即“尾注”)。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实引。在引文处以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被反复引用的文献,以首次引用的序号标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所引用的文献以“[参考文献]”作为标识,按与正文序号相同的顺序排于注释之后。
投稿方式:E-mail:sdxbs@nwnu.edu.cn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730070 联系电话:0931-7971692
联系方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联系电话:0931-7971692 E-mail:sdxbs@nwnu.edu.cn
定价:None